殷慕刚,男,73岁,居住于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古北新城小区,他的爱人陈翠玲也是小区里鼎鼎有名的社区优秀志愿者、护楼队成员、世博志愿者。据居委干部描述,经常在小区里活动的陈翠玲,却只字未曾提及爱人殷慕刚资助贫困学子的事情。直到有一天,殷慕刚主动找到居委会,向居委干部说起了这四位贫困地区的苦孩子,希望能通过居委会,去发动和鼓励社区里的热心人共同为这些孩子的学业和生活献出一份爱心。令居委干部印象最深刻的是,起先,殷慕刚总是对这四个孩子的“来历”闭口不谈,在居委干部的一再“追问”下,殷慕刚才终于道出了“实情”。十八年的资助路,让殷慕刚深知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有时恨不得能有三头六臂,无奈自己退休多年,不仅年老体弱,而且靠他那点仅有的退休金,对于真正改变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于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殷慕刚再也等不了了。
在网上搜索“殷慕刚”,一条条关于“七旬岁老人捐助贫困学子”的报道让我们认识了身边这位普通却又不平凡的老人。也许殷慕刚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所做的这一切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共产党员,二十几年如一日,无偿资助着四位来自贫困地区的学子,他的善良和执着令人感动,若不是为了鼓励更多的热心人加入到爱心资助的行列,为人处事一向谦逊低调的殷慕刚或许也就这样一直默默无闻地干下去了。
执着:二十年将心比心
1993年初,殷慕刚通过上海“希望工程”办公室牵线联系,以“1+1”结对助学的形式,资助了四个贫困地区的四名学生,其中资助时间最久的已长达十八年,这些学生分别是云南丽江彝族学生马耀英、青海藏族学生李毛措、安徽汉族学生陈紫明和湖北汉族学生张磊。将心比心,曾经也在贫困地区上过学、吃过苦的殷慕刚,最能深切体会到那里的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四个孩子由于家境贫困缴不起学费,面临着辍学的残酷现实。十八年里,殷慕刚毅然担负起了孩子们的全部学杂费,并根据各自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学期按时寄去200元、500元不等,十八年来已累计资助学习费用XX元。对于一个经济并不宽裕的工薪族来讲,XX元着实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为了保证如期寄出这些学费,殷慕刚在平日里早已习惯了节约,过惯了简单俭朴的生活。为了能从牙缝里省下哪怕一块钱,殷慕刚几乎放弃了自己全部的业余爱好,对于如今的他来说,每天翘首盼望从孩子们那里寄回来的书信,成为了自己生活中最大的“乐趣”。而每当在和孩子们的书信联系中得知他们正安于学业,殷慕刚的心里除了欣慰,更多的却依然是牵挂,因为除了学习,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同样不能忽略。殷慕刚喜欢在信中听孩子们说心里话,在他看来,孩子永远是纯真无瑕的,他们稍显稚嫩的言语中表达出的那份快乐和幸福,是最真挚、最发自内心的。殷慕刚一直珍藏着孩子们的每一封来信,这些信件记录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自己苦一点、累一点没关系,只要能听到孩子们爽朗的笑声,对殷慕刚而言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满足。
回家:最敬爱的嫡亲人
殷慕刚把祖国的大西部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1993年以来,他先后20余次“回家”,自筹路费奔赴青海、安徽、云南、湖北看望孩子们。每次去,他都要提上大包小包,里面装满着为孩子们准备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用品,衣服、鞋子、书籍、食品……一左一右两个旅行箱,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个走天涯的背包客。回家的路是漫长的,但是沉甸甸的思乡之情也会让人不知不觉加快脚步。殷慕刚好想听到孩子们的笑声,就算路途再遥远,即便这些孩子与自己素昧平生,殷慕刚的心头却始终无怨无悔地向着他的家乡,向着他的那些亲人们。2000年暑假去青海时,殷慕刚得知当地土地瘠薄,生产落后,生活艰难,于是,他借探望学生李毛措之机,将特意带去的许多蔬菜良种、农副业生产的科技资料、书籍分发给当地村民。听说当地养猪获利较快,而李毛措家庭因经济困难,无能力购买猪苗,殷慕刚当即出钱为一家人解决了难题,同时多方筹款为他们添置了手扶拖拉机、多用电动木工机械。在殷慕刚的提议下,由单位捐资5000元为文都藏族小学修建了百余平方米的水泥菜窖,解决了全校师生冬季蔬菜的贮藏难题,这一善举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为此,青海省青少年基金会秘书长,十世班禅灵塔寺主持亲自接见了殷慕刚,作为藏族习俗,这是一种极高的礼遇。李毛措所在的班级在写命题作文《你心中最敬爱的人》时,有95%的学生都写了殷慕刚的事迹。孩子们把殷慕刚当成了自己最亲的亲人,而殷慕刚的无私奉献也深深打动了他身边的所有人。西南工程学校,校产管理部、古美中学、欧利文服饰有限公司、迪蒙体育文化公司的单位和个人纷纷加入了爱心资助的行列。在殷慕刚的联系帮助下,这些单位几年来为青海循化县、湟源县、互助县资助了近40名贫困学生,使这些面临辍学的孩子重新走进校园,使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二十多年年资助贫困学生,从一开始的家人不理解,到爱人、女儿、女婿的全力支持,再到最后全社会在他的牵线搭桥中一同去进行这项公益事业。殷慕刚一个人辐射出了如此大的能量,而我们能做的,是继续扩大辐射面,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一起去参与。
青海的李毛措,云南的马耀英,湖北的张磊……这些生活在全国各地的孩子,都和一位上海老人有着联系。他不但资助这些孩子上学,还会自费去当地看望他们。他就是68岁的殷慕刚,曾做过十几年的语文老师,退休前是闵行区教育服务公司的经理。自从1993年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举办“1+1助学活动”后,就一直资助贫困孩子。老人感叹,帮助别人是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毕竟“光靠一个人的微薄力量是不够的,还是需要大家的力量。”
5月2日下午,闵行区精神文明建设大会暨第七届“感动闵行———可爱的闵行人”表彰活动在区委党校大礼堂隆重举行。区四套班子领导孙潮、莫负春、张路加、吴申耀出席。区委副书记、区文明委常务副主任赵祝平主持会议。
当天,新一届“可爱的闵行人”新鲜出炉———张亮、鲍美利、“新浦江人”为民服务团队等10名个人和集体被评为第七届“可爱的闵行人”,殷慕刚等5名个人获人围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