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个人事迹

陈方,男,195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闵行区社会福利院院长,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副会长,全国养老服务行业的专家和领跑者。2010年被评为“可爱的闵行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被授予“上海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荣获第四届“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提名奖等。二十多年来,陈方院长带领福利院医护团队,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九连冠”、上海市模范集体,2011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称号。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已成为上海养老系统的一面旗帜、全国民政行业的一个窗口。陈方院长带领的科研项目,从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建立养老机构风险责任险,到老年痴呆症的环境干预等创新项目,均填补了养老服务标准化评估空白,受到国家民政部的肯定。他的“社会福利院综合管理系统”创新项目在全国领先,被编入湖南长沙民政学院的课程教材,在上海市各市级福利院和多家区级福利院推广使用。

面对荣誉,陈方院长时时告诫自己: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他将团结班子成员,带领全体员工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以医养融合为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切的一切,为了老人的需求——对话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陈方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朱珉迕/蒋迪雯

记者:大家都说,你是搞养老的人里最懂医的,医生里最懂养老的。  

陈方:(笑)好像是这样,当然我本来就是医生出身。不过我对员工的要求也是这样,我们就要做医疗能力最强的福利院,然后呢,护理水平又比所有医院都高。这与现在中央的精神也相吻合,医养融合,医疗和养老不要分得太清楚。这是个大趋势。

记者:你是内科医生,为什么在福利院干了20多年? 

陈方:说实话,当初真没想过。我1993年从江西回上海,当时就想有个落脚的地方,恰恰福利院能够同时解决我和我爱人的工作问题,我就来了。那时候来福利院做医生,其实地位还不如外面工厂里的 “厂医”,我就想,在这儿先过渡过渡,以后还是要出去做医生的。没想到来了之后,反而倒不想走了。一方面我发现这里确实需要医生,另一方面跟老人也建立起了感情,不忍心走。  

记者:然后你很快提出要搞医疗。当时的社会完全没有“医养融合”的概念吧?    

陈方:那个时候,卫生系统管医疗,民政系统管养老,泾渭分明的。但是福利院里都是老人,老人自然就有医疗需求。有时候老人拉着我的手,我看着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希望我去救他。真正触动我的是1995年。那年我们福利院有6位老人,因为突发急病送去医院,结果全都有去无回。这让我很揪心。我就分析,为什么会这样?我发现并不是医院不行,但抢救需要分秒必争。你把病人送到医院去,可能时间就耽搁了,或者旅途上颠簸了,再或者环境发生了改变,让老人情绪紧张了,等等。如果福利院有救治的条件,老人能够第一时间在他熟悉的环境里就医,那么至少有60%的可能是可以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   

记者:你觉得自己可以挽救他们?   

陈方:对。那年我就提出,福利院一定要有医疗条件。领导对我也支持,当年年底福利院重新装修就开辟了医疗区,我们就招兵买马去找专业的医生,然后一点点发展到现在。这个过程很艰苦,但我希望这里能够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一定要专业。现在我们可以胜任常见病诊治和内科重症救治,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你看我们这儿有心电监护设备,起病急的可以立刻上氧气,这些在一般的养老机构恐怕是看不到的。    

记者:据说为了医保挂钩的事,你甚至发动写了联名信?

陈方:原来在我这里看病后,老人拿着发票可以回原单位报销的。2003年医保联网之后,我这里不是医院,发票就不能报,等于老人不能在我这儿安心看病了。我急了,就给医保局写了第一封信,呼吁让养老机构同样与医保联网。因为我同样可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什么老人在我这里看病不能报销?医保局给我回信说,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现在资金比较困难,这个问题我们会考虑。   

记者:你不满意?  

陈方:不满意。我就去问老人们有什么想法,老人也希望在福利院看病。那么我就请老人们联名给医保局写了一封信。不久我又收到回信了,这次对方告诉我,请你做好老人的安抚工作。那么意思很明白,大家都知道,我是幕后策划了。   

记者:有没有人劝你适可而止?如果医保不与福利院挂钩,你反倒可以减轻不少负担,而你一次次写信,反而可能带来别的麻烦。  

陈方:很多人跟我说,你那么起劲干嘛呢?医保一进来,你只有事情更多,风险更多,现在完全可以乐得轻松。但我要为老人想,如果医保进来,那么老人更方便,家属更放心。那我就要坚持。后来我们全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在一起开会,我就针对这件事再写了封信拿到会上读了,大家听了之后都拍手。我说大家帮帮忙,我们一起再向上面争取一下。这就是第三封信,我征集了所有院长的签名,送到市里之后市领导很重视,专门派医保局的同志来调研。他们来了一看就发现,你这里医疗条件真的可以,最后就决定在我们闵行和松江两个福利院率先试点医保挂钩。我想当初要是不去找这个麻烦,大概我们福利院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记者:我注意到你除了主治医师,还有专业社工师的职称。为什么会去考这个?

陈方:10年前社工师刚刚出来的时候我就去考了,当时倒也不为考个证,就是想给自己点压力,多掌握一点理论和技能。后来我发现,社工这套理论对我做养老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老人吵架,过去我们可能只会互相劝几句,不会想很多。但有了社工方法就不一样,你会去分析吵架的成因,去考虑什么方法最奏效,并会站在老人的立场上去感受。这样想得多了,效果就好了。包括有的老人对药物有依赖性,有的老人患有老慢支、到了冬天就恐慌,这些都需要你用专业的方法去回应,去引导。  

记者:所以你特别强调专业的作用。  

陈方:过去人们觉得,敬老院、福利院这样的地方,解决老年人吃喝拉撒睡就可以了。在我们这儿光这些不够。我们要给老人一个好的生活品质,这就需要专业的方法去实现。他有医疗需求,你的医疗服务就要跟上;他有心理慰藉的需求,你的心理疏导水平就要跟上。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老人的需求。老人是我们最大的价值。

 


上海市闵行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